深圳新闻网讯 在刚结束不久的深圳市“体彩杯”少年儿童柔道锦标赛中,新区三位柔道小将过关斩将,分别夺得金牌,为了满足读者对他们的好奇心,本报今天就带您走近新区这些柔道小将的生活,了解他们拿奖背后的故事。
光明小学五年级学生鄢键圳
被打掉板牙 还继续训练
“前滚、后滚、侧翻……柔道馆里的学员像皮球一样翻来滚去,有趣极了。”鄢键圳腼腆地说,第一次看到柔道训练场景后,就喜欢上了柔道。
鄢键圳今年11岁,是光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。“虽然看起来瘦瘦小小,可是在刚结束的深圳市‘体彩杯’少年儿童柔道锦标赛中,他充分发挥柔道以退为进、攻中带守、守中有攻的特色,最终以小胜大,获得男子40公斤级项目丙组冠军。”教练杨梦蝶告诉记者,鄢键圳是一个训练很刻苦、坚强的学员,有着不服输、想赢和敢赢的精神。
在一次训练过程中,因为没有及时躲过对手出拳,鄢键圳一侧的板牙被打掉了。他没有哭鼻子,没有停止训练,而是把板牙放在一边,转身又继续训练了。“我当时看到这一幕,都懵了。”杨梦蝶说,柔道训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品质,让他养成顽强拼搏、不服输的精神。在训练过程中,如果队友赢了他,他会认真反思原因,总结经验,主动给自己施压,一直找队友练习,直到赢了他为止。柔道项目决赛不是技术方面的比拼,而是心理状态的比赛,鄢键圳正是由于这股不服输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,在比赛中放得开,最终赢了对手,获得冠军。
看到孩子拿到金牌,鄢键圳的妈妈觉得付出有了回报,很值得,可是谈到孩子的训练过程,又难免心疼起来。“有时候看到他身上青一块、紫一块,都觉得疼。为了不让我担心,他总是轻描淡写地跟我说‘没事,不疼,很快就好了。’”妈妈告诉记者,孩子练习柔道之后,变得更加坚强、懂事了。
采访全程,鄢键圳很腼腆,不轻易开口说话。当问到他的偶像时,他的话匣子被打开了。“我的偶像是雅典和北京奥运会52公斤级冠军冼东妹,她是我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,我要向她学习。”鄢键圳说,去年有一次去广州比赛,在赛场上见到冼东妹真人,可是很遗憾当时没跟偶像留下合影,希望以后在赛场上见到她,一定要跟她合影。
新区实验学校六年级学生林彦熹
学柔道为防身 不料拿回金牌
“当时学习柔道没想过要参加比赛,更没想过要赢得金牌。妈妈觉得女孩子学习柔道可以强身健体,遇到突发情况也能做到自我保护,我挺赞成的,就报名训练了。”林彦熹坦言。
林彦熹今年12岁,是新区实验学校六年级的学生。虽然面临小升初的升学考试压力,但还是坚持训练,并在深圳市“体彩杯”少年儿童柔道锦标赛中获得女子50公斤级项目丙组冠军。整场比赛对12岁的林彦熹来说,可以用险象环生来形容,金牌来之实属不易。
比赛前,由于父母的疏忽大意,竟然将林彦熹的身份证忘在家中,还好车到半路想起来,赶忙调转车头回家取身份证。在父母的努力和教练的安慰鼓励下,虽然没有耽误比赛进场时间,也没有产生消极情绪,不过这个小插曲还是给林彦熹的情绪带来一定的波动。
比赛开始时,当看到自己的对手,不论身高,还是体重,都比自己高的时候,林彦熹的第一反应是:“这还用比赛吗?”后来想到柔道的首要特点就是以柔克刚,以体小力弱者制服体大力强者,于是整理情绪积极应战,通过调动自身全部气力、体力、智力,将对手制服。首战告捷,林彦熹的“士气大增”,以饱满的战斗力准备迎战下一个对手。可是,意想不到的情况又发生了。这次的对手竟然跟自己同台竞技过,最关键的是自己还曾是她的手下败将。林彦熹开始紧张了,将无助的眼神望向教练,希望寻求帮助。转码教练眼神传达之意:无论遇到多么强壮的对手,也不能畏惧,不要放弃最后一秒钟的获胜机会,要有一往无前的精神,必胜的信念是第一个铁的原则,林彦熹抱着必胜的信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,凭实力获得了金牌。
“随着群众体育的发展,看到群众运动热情这么高涨,柔道能增强一个人身体平衡性,身体各部位协调与柔韧性,提高心肺功能,增强免疫能力,还有自我防身的好处,以柔道健身的想法得到升华。我希望能让柔道这门运动走出专业训练馆,让更多人喜欢柔道运动。”教练马超道出自己心中所想。
新区实验学校初二年级学生范文韵
兴趣是老师 哥弟是队友
在刚结束不久的深圳市“体彩杯”少年儿童柔道锦标赛中,来自新区实验学校初中二年级的14岁学生范文韵获得女子50公斤级项目乙组冠军。
这位小姑娘来自新区一个“柔道家庭”,她爱上柔道也是受家庭影响。范文韵家有三兄妹,在市“体彩杯”少年儿童柔道锦标赛中,她和哥哥一同参加了比赛,她夺得了女子50公斤级项目乙组冠军,哥哥范文超因为失误,获得男子70公斤级项目亚军;她还有个弟弟范文彬,也是一名柔道小健将,2016年曾分别获得省级33公斤和市级30公斤级柔道项目冠军。
“开始家里只有范文超一个人练习柔道,后来有次周末,我带范文韵和范文彬去看哥哥训练,两人见哥哥在场内翻着漂亮的跟斗,都嚷着也要学柔道。”范妈妈告诉记者,当时担心孩子一时兴起,并不是真正想要练习柔道,后来体校刘春艳部长说了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这句话让她放下了担忧。既然孩子这么喜欢柔道,作为家长就应该大力支持,至于如何将兴趣转化为日常训练,这是教练们的工作和优势。
三兄妹在马超和杨梦蝶两位专业教练的悉心教导下,都有点“走火入魔”了,经常训练完回到家,还切磋技艺,互相点评学习。“还好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可喜的回报,孩子们都多次代表新区业余体校参加省级、市级各项柔道比赛,并都曾获得过金牌。”范妈妈难掩内心的喜悦说道。
比赛结束后,妹妹范文韵去了广西一所运动学校进行专业学习。哥哥范文超表示,初中毕业后也要进体校进行专业学习,把柔道学好、学精,以后能够参加更高级别、更高规格的柔道比赛。
“弟弟与我们不同,他现在年龄尚小,而且他爱好体育运动,足球、柔道等样样精通,以后要走哪条路,得看他自己如何选择。”哥哥范文超认真地分析。
宝安日报 记者 陈玲玲 文/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