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刚刚结束的WTA深圳公开赛上,中国选手王欣瑜以2-1逆转战胜世界排名前二十的对手,引发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,部分外媒的报道焦点却偏离了比赛本身,转而大肆渲染"中国网球女运动员身材"这类与竞技无关的话题。
"当我站在赛场上,我只想用球拍说话。"王欣瑜在赛后发布会上如此回应记者提问
事实上,中国女子网球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。郑钦文在澳网闯入四强,创造个人大满贯最佳战绩;张帅双打世界排名一度攀升至第二。这些成就背后是每天6-8小时的高强度训练,包括:
体育科学数据显示,职业网球运动员的体脂率普遍控制在12-16%。中国女网队员通过科学训练塑造的健美体型,本应是专业素养的体现,却时常遭遇标签化解读。WTA官方数据显示,中国选手的平均一发速度已达170km/h,较五年前提升15%。
专家观点: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指出:"将女性运动员物化的报道倾向,不仅伤害运动员尊严,更会打击青少年参与职业体育的积极性。"
值得欣慰的是,越来越多运动员选择用赛场表现回应偏见。王欣瑜在本次赛事中展现的底线相持能力(全场制胜分38个)和关键分把握能力(破发点转化率63%),正是对"专注竞技本身"的最佳诠释。
中国网球协会最新发展规划显示,到2025年将建成30个国家级青少年训练基地,重点培养发球速度超过190km/h的新生代选手。或许不久的将来,人们讨论中国女网时,首先想到的会是犀利的正手进攻,而非其他无关要素。